大发888在线娱乐_dafabet888官网: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打造大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议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是山东省人民政府1995年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生态、宗教文化及名胜古迹游览为核心内容的风景区,规划面积11.46平方公里,包括千佛山景区(原千佛山公园)、佛慧山景区、蚰蜒山景区、金鸡岭景区、平顶山景区五大景区,十二座山体。2013年,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工程列为市政府为民办17件实事之一,景区保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规划也已经过论证、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待市政府审查通过后报省政府审批。2014年,千佛山景区将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据了解,相对于国家申报要求,千佛山景区在文化提升、环境整治、保护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大千佛山景区的提升打造是全市的一件大事,需要市政府强力推进,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各尽其责,群策群力。下面就如何发掘整合相关资源,积极推进千佛山景区的提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挖掘“佛”、“舜”历史文化,提升千佛山景区文化内涵
浓厚的历史文化是千佛山景区最具优势的资源,如何在景区提升文化神韵是下一步景区发展的核心所在。目前千佛山景区的文化景观中,佛文化景观建设和规划设计已经比较完善,佛文化氛围非常浓厚,例如佛慧山因唐开元建佛慧寺而得名,佛教信仰赋予其明确的精神内涵,是景区的灵魂所在。而舜文化在景点布局和建设上则比较弱,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实际上,济南舜文化源远流长,千佛山即为大舜耕稼的故土,历史传说丰富,历代名士对舜耕的吟咏更是多不胜数,必须将舜文化融入旅游之中,在观光、赏景、怡情之中感受到中国乐教传统。
据了解,前段时间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组织公开征集了文化策划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征集方案进行了评审,编制了以舜文化和佛文化为主线的文化策划整合方案。下一步,大千佛山景区应当突出景区独有的文化个性,充分挖掘“佛”“舜”文化脉络,打造佛文化和舜文化两条游览线路,在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的游记融合,增强景区的文化辐射力和品牌价值,成为中国舜文化朝圣的首选目的地和佛文化的重要展示区。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提升景区视觉环境
目前,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环境仍有待提升,部分区域存在乱搭乱建、开山采石等现象,既影响了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也破坏了各景观节点的视觉环境。从现场看,拟规划建设的开元寺景区入口和二环东路入口存在部分违法违章设施,既影响了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也不利于下一步大千佛山景区的提升打造。
建议市政府组织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和所在区、镇(街道)政府,停止一切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无关的开发活动,逐步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杜绝各种形式的的蚕食和破坏行为。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采取多项举措提升千佛山景区周边环境:一是科学打造景区体系,合理设计游客观光区、市民休闲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从景点建筑、设施安全、餐饮、消防安全、交通设施、文化展览、拓展探险等各个方面做好规划设计;二是尽快划定千佛山风景名胜区边界范围,按照权属明确、边界清晰、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研究确定风景名胜区边界范围,设立界碑,最大限度地保护景区资源;三是督促景区范围内相关单位和区政府共同实施景区环境的整治,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三、注重市场化配置资源,增强千佛山景区活力和经营能力
千佛山景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但资源并不是资本,要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将旅游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需要把握景区发展趋势,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实现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到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嬗变。
在具体操作模式上,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千佛山景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遗存资源、森林资源、地缘条件,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合作开发交通游览、文化演出、观赏游览、探险娱乐、特色餐饮、纪念品销售等旅游项目,搞活景区经营。例如可探索将佛慧寺等佛教建设项目交给佛教协会投资实施和管理;可探索利用景区文化、历史资源举办各类宗教或礼乐展演,以增强景区造血功能,解决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景区范围内涉及的集体土地,可探索按照统一规划管理的原则,与土地所有权人合作开发,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可探索利用防空洞等低效利用空间,解决经营设施不足的问题。当然,相关设施的建设应尽可能与周边环境协调,将经营性场所、服务设施和景区视觉环境隔离。
四、完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千佛山风景区工程建设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两区交界,涉及村庄较多,景区建设和管理也涉及园林、旅游、民族宗教、林业等多个部门,工作涉及面广,情况较为复杂,管理困难。鉴于此,建议我市创新管理模式,参照其他地区经验,成立千佛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划定具体管辖区域,并授权其对辖区内实施统一管理。
提 案 者 刘霞
联名人:李景全 王东晨 杜贻合